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浏览文章
【暑期“三下乡”】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赴九江开展“红色走读”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2/07/08 22:01:23 点击: 作者: 来源:

(转载自景德镇陶瓷大学官网)本网讯(蔡慧贤) 为营造“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6月27日至29日,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赴九江“红色走读”暑期实践队开启了一场红色之旅,接受历史和党性教育。

6月27日上午,实践队来到胡耀邦陵园。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我们走进了坐落在共青城的胡耀邦陵园,感受共青城是如何在胡耀邦同志的领导下,在广大共青城人民的劳动开垦下建设发展起来的。

 

全体实践队成员在烈日下来到陵园,鞠躬默哀,寄托对胡耀邦同志的深切哀思,缅怀胡耀邦同志的光辉一生。随后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胡耀邦纪念馆,领会到了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

 

6月27日下午,为贯彻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实践队走进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在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

实践队进行了运送粮食和使用风谷车筛选粮食的体验活动,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意识到我们的美好生活是劳动者创造的。大家表示以后会更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在劳动中增强协作能力,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

 

6月2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铜岭遗址博物馆。铜岭遗址博物馆是中国商周时期采铜和冶铜遗址,位于江西瑞昌铜岭矿区。江西是多雨地区,历年来山洪冲洗,使回填区土壤流失严重,部分井巷甚至已经坍塌,形成了一道道从坡顶纵贯到坡底的沟壑。而更让人心痛的是,那些古井巷中的木质支护。木头能保存几千年本已是奇迹,更何况,它们的存在证明了早在3500年前,中国人在开采铜矿时就已经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巷道支护技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个橱窗⾥的场景,那是古⼈们在修建城墙,他们有的在打⽔泥,有的在挑着沉重的城砖,还有的在添补墙的破洞,充分展现了古人劳动时的不易与艰辛。

 

6月28日下午,实践队走进瑞昌剪纸博物馆,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追求吉祥的喻意是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由于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剪纸是一门传统艺术,它需要剪纸艺人们手法熟练和许多耐心,要剪出和大师一样的工艺品极不容易,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积淀。实践队员们在参观剪纸博物馆的同时,也现场体验了剪纸艺术,领略到了剪纸的魅力。

 

紧接着实践队来到了螺蛳港,位于瑞昌市赛湖农场二分场螺蛳港新村。一栋栋徽派格调的农家小楼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宽敞的柏油马路,缤纷的油菜花海,整洁的休闲广场映入眼帘,河边清溪见底,美丽乡村的清晰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动人新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们深深陶醉于螺蛳港美丽惬意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环境。美丽螺蛳港新村现已成为当地居民的幸福家园,有着“知青故里”的特色和独特的民俗资源的螺蛳港吸引了周边及远方游客慕名前来游玩采摘、休闲垂钓,享受农家乐趣。“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螺蛳港新村引弓待发、气势如虹!

 

6月29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最后一站九江抗洪纪念馆。潮起潮落的长江水滋润着九江大地,养育了这一方钟灵毓秀的肥沃乡野,但在1998年长江也给九江带来一次严重的天灾。

在抗洪纪念馆,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文字,让大家重新回忆起当年的危急情形。危难当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子弟兵千里驰援,九江军民团结、众志成城,经过连续奋战,最终取得了九八抗洪的伟大胜利,也谱写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实践队成员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在传承红色基因、感恩革命先辈的同时,也身体力行践行劳动教育,既让我们更深刻地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此次活动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我们亲身接触、了解社会,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责任编辑:刘小清 审稿:徐胤嫚 刘小清)


凝 聚   共 生   创 新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22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