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习园地 >> 浏览文章
不创新就不能升级(江苏篇)——“我们向兄弟省市学什么”之三
时间:2016/01/04 09:21:10 点击: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改革开放初期,抓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契机,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泥腿子”主动敞开大门,与“洋人”谈合作,在制造业领域大显身手。依靠不安分的心和敢开拓的手,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路高走,让江苏成为无可争议的制造业大省,也让曾经的“苏南模式”名动天下。

  在苏南地区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江西省党政代表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创新的因子已经融进了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昆山市是台商在大陆地区投资的大本营,在县域经济层面上,实力多年傲视群雄。就在今年上半年,昆山市喊出“昆山之路从头越”的口号,提出转型升级“六年行动计划”。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来看,昆山的前景被广泛看好,经济排名也无掉队之虞。可以说,昆山还没有到需要倒逼改革的地步,这完全是一次主动的求新求变。

  昆山的这次自我革命,从顶层设计出发,是对实施战略创新的最新部署。以创新为切入点,这也提醒我们,只有落子精准,才能步步领先。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精心规划,这样才能在国家大政方针、实际发展需求和本地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找准契合点,让社会各层面在创新大潮中定位清晰、分工明确,从而使零散的创新实践形成一整套的合理制度,使零星的创新凝聚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政府在创新中该扮演好什么角色?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这个由常州市政府和武进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创业投资平台,吸引了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推动创新的大格局中,政府要在搭建平台上下功夫,要紧盯产业方向和科技前沿,引进高端人才,夯实平台基础,为企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诚然,在创新的舞台上不能只是政府“唱独角戏”,很多社会力量也期望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走进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溪湖创业长廊,随处可以感受到这一股股社会力量在发光发热。驻扎于长廊中的孵化机构,既有投资机构背景的启点咖啡,也有专注于创业服务的创客邦,还有高校背景的苏大天宫……这里是年轻人创业的“圣地”,这里孕育着创新的无限可能与希望。在这里,我们看到,苏州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力量意愿,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市场机制,走出了一条依靠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路子。

  当技术创新成为迫切的内在需求,创新就能趋同成势、蔚然成风。苏大维格光电公司负责人在给江西省党政代表团成员作介绍时,多次提及一句话:“一定要坚持原创。买来的,一定不是最先进的。”好孩子集团的创始人说:“我们不怕被仿造,我们可以自己打倒自己,用新一代产品代替老一代产品。”透过这些话语,“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精神和当地企业家一马当先、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推进科技成果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都需要政府参与进来。在这方面,常州堪称典范。为打造一个崛起的“机器人王国”,常州市政府致力于推动科技研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在抢占新赛场、形成新规则的大局势中占据了先机。

  推动创新,尤其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政府管的给政府,该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苏州工业园区一年谢绝几十个缺少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项目,转移走近10家高科技行业中的装配加工企业,留下了拥有国家话语权、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企业,在工业布局上给未来创造了足够空间;由苏州大学发起、市场主体投资创办的苏大天宫,充分利用“政产学研资转化”资源,为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尤其是云计算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扶持、科技研发、投融资金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两年多时间孵化出上百个项目。

  进,为的是长远布局未来;退,为的是激发企业活力。需要时,政府现身;不需要时,政府隐身。在以创新促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江苏体现出进与退的智慧。这一进一退的艺术启示我们,要营造创新的社会风气,首先就要着力营造创新者胜出、守旧者淘汰的体制机制,使得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企业胜出,也让不想创新、创新不足的企业被淘汰。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建立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圈,吸引尽可能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平台,给企业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江苏的创新历程告诉我们,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不仅是破解当前困难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提质、增效、升级”为突破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走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心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习借鉴江苏的成熟经验,大胆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改变束缚创新创业手脚的管理方式,让创新在赣鄱大地上处处闪耀着魅力之光。

  江西日报评论员

凝 聚   共 生   创 新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2022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